《中国日报》刊发我校郑志发教授学习体会文章
发布时间:2019-11-08
本网讯(南轩):11月8日出版的《中国日报》(CHINA DAILY)在第9版刊发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郑志发教授学习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体会文章,现将原文翻译刊发如下:
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跨上了新征程
南昌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郑志发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总结了70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成功经验,构筑了中国制度建设理论的学术体系、理论体系、话语体系,为坚定制度自信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开启了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新征程。
中国共产党人不但创立了新中国,还始终坚持探索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问题。党领导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对制度建设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但由于后来在指导思想上“左”的错误,导致很长时间内在国家治理体系上还没有找到一种完全符合我国实际的模式。
改革开放以后,党开始以全新的角度思考国家治理体系问题,并逐步认识到“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30多年改革开放的实践及取得的成果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韧性、活力和潜能,同时也暴露出制度建设中不够完善和不够成熟的不足。
十八大以后,随着我国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断迈进的需要,党中央更加高度重视制度建设,精心部署并大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十八届三中全会聚焦全面深化改革,到十九届三中全会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描绘蓝图,再到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行战略性部署。
这充分反应了我党对治国理政认识水平和治理国家的能力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即深刻回答了“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这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同时,《决定》也向世界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不但具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根植于中华文化的深厚沃土、深得人民群众拥护等优势,也必将在改革创新的伟大实践中展现出更强大的生命力和比资本主义制度及其治理体系所具有的巨大优越性。
原文链接:http://www.chinadaily.com.cn/cndy/2019-11/08/content_37521493.htm